隨著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持續推進,險資投資PE/VC的力度持續加碼。
母基金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1月末,今年以來險資作為出資人(LP),累計向股權投資基金出資逾130億元。
其中,中國人壽、太平洋人壽、光大永明人壽、泰康人壽、陽光人壽、長城人壽、大家人壽、英大泰和人壽、中華聯合保險、國華人壽等均通過LP形式參與對外投資,合計出資逾130億元;獲得險資投資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則包括中金資本、紅杉中國、晨壹基金、啟明創投、鼎暉投資、源碼資本、君聯資本、高榕資本、華蓋資本、高成資本、智路資本、海松資本等。
一位保險機構股權投資部門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今年以來保險資金參與股權投資,主要呈現兩大新特點,一是投資非保險系股權投資基金的額度明顯增長,二是投資創業投資基金的占比有所增加。
在他看來,這主要得益于去年度銀保監會下發《中國銀保監會關于修改保險資金運用領域部分規范性文件的通知》(下稱“47號文”),不但取消此前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投資基金單只基金募集規模不得超過5億元的限制,還允許保險資金投資由非保險類金融機構實際控制的股權投資基金,為保險資金擴大股權投資范疇提供新的政策支持。此外,隨著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持續推進,越來越多保險機構也將參與股權投資基金投資,作為他們支持實體經濟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擬定白名單加碼股權投資
這位保險機構股權投資部門負責人還告訴記者,今年以來他們考察調研了多家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一方面了解這些PE/VC機構的投資策略是否契合保險公司主營業務長遠發展規劃,能否形成更好的互補協同效應,另一方面則評估PE/VC機構的操作流程是否符合《保險資金投資股權暫行辦法》(下稱“79號文”)等相關政策規定,是否具備符合監管要求的投資目標、投資方案、投資策略、投資標準、投資流程、后續管理、收益分配和基金清算安排等。
“目前,我們內部正在制定非保險系PE/VC機構的白名單,計劃明年在這份白名單里遴選優秀股權投資基金加大股權投資力度?!彼赋?。
但他承認,目前他們仍然將行業頭部PE/VC機構作為優先投資的對象,因為相關投資決策與盡職調查的流程效率相對較快。反之若他們選擇一些具有投資特色但知名度/規模不夠大的PE/VC機構,保險機構內部可能會花費更多時間進行盡職調查與投資評估,反而會影響保險資金參與股權投資基金出資的決策效率。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保險資金投資的境內、非保險系私募基金管理人達到210家,屬于評價對象范圍且提交參評資料的達到171家,按照評價規則,A類(80分及以上)公司達到126家。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今年保險資金持續加碼股權投資,不少創投機構正期待相關部門能進一步放寬保險資金開展股權投資的行業限制與金額上限,并簡化投資報備流程,適當提高風險容忍度,促進保險資金更大范疇地參與股權投資。
一位國內大型股權投資機構合伙人向記者指出,險資加碼股權投資,能帶來兩大好處,一是保險資金屬于長期投資資金且相對穩定,有助于PE/VC機構開展跨周期投資,更靈活地扶持國內大量初創型高科技企業成長,助力實體經濟發展與產業迭代升級,二是保險資金的持續加入,將推動國內私募股權投資融資的“LP機構化”趨勢,助力創投行業良性發展。
但他直言,盡管創投機構對吸引更多險資“翹首以盼”,但他們能否最終吸引到保險資金,仍是漫長征途。其中一個最大挑戰,是如何平衡保險資金的投資安全性與收益性。
一直以來,盡管股權投資具有高回報屬性,但它的投資風險同樣不低,甚至因資產流動性較差與企業運營成長風險較高,令其投資風險程度高于股票類資產。因此在實際操作環節,盡管眾多保險機構名義上要求將保險資金更多投向成長期高科技企業,但為了降低保險資金的投資風險,部分創投機構會優先投資一些能快速上市的中后期項目實現較高的DPI(現金回報率),以滿足保險資金的收益回報與本金安全要求。甚至部分創投機構會要求投資項目提供明股實債的投資安排,確保保險資金的絕對安全。
此外,目前股權投資機構面臨的另一大挑戰,是其投資策略能否與保險公司主營業務形成很好的互補協同效應。具體而言,保險資金在投資PE基金時,會要求后者加大AI醫療、互聯網健康管理、新藥研發等方面的股權投資(從而與保險公司打造的保險+醫療生態相契合),但這又可能影響PE基金制定的投資策略。
多位股權投資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若相關部門能進一步放寬保險資金開展股權投資的行業限制與金額上限,持續提升保險公司的風險容忍度,無疑將促進創投機構更靈活地開展投資,實現保險資金參與股權投資的更大經濟效應與社會價值。
險資投資中早期創投基金門檻依然較高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今年以來險資投資創業投資基金的占比有所增加,但多位創投基金人士直言,保險資金投資中早期創業投資基金的門檻依然較高。
“在47號文取消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投資基金單只基金募集規模不得超過5億元的限制后,我們接觸過不少中早期創投機構,但雙方從接觸到達成投資共識,仍有相當長的路要走?!币晃槐kU公司另類投資部門人士向記者直言。究其原因,一是保險公司高層仍擔心早期項目的投資風險較高,除非創投機構承諾提供具有可行性的投資安全墊條款,否則他們很難同意出資;二是保險公司發現部分創投機構的內部流程仍然相對粗放,未必符合79號文規定的相關要求;三是多數創投機構的投資范圍相當分散,難以聚焦保險機構特別看中的“保險+醫療”“保險+康養”領域。
他告訴記者,目前他們會更聚焦投資那些專注投資生物科技、AI醫療、新藥研發的中早期創投基金,以契合保險公司的業務協同互補要求。
在這位保險公司另類投資部門人士看來,若保險資金涉足投資那些行業范疇更加廣泛的中早期創投基金,還需相關部門的政策扶持,包括相關部門出臺新的險資參與中早期創業投資基金投資的操作指引,允許保險資金投資眾多符合國家經濟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初創項目等。
在他看來,另一個比較可行的方式,是保險資金在投資中早期創投機構領域形成多個“成功案例”,吸引保險資金以此作為實踐標準,更穩妥地加快投資中早期創投基金的步伐。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